“一年之計在于春”,在這春暖花開、萬物生長的季節,3月22日下午,在李校長的帶領下,工作室成員齊聚一堂,一起學習,共同成長。本次活動由黃皓琰老師主持,活動分為三部分內容,一是從文體分類談“四真課堂”讀書交流會;二是"小學高段分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"課題論證;三是張盈老師進行《為人民服務》說課。本次活動重點是對“文體分類教學”進行研討交流。
首先黃皓炎老師交流自己對文體閱讀教學的認識:1.對文體概念的認識。文體是一個相對概念,不是絕對的。2.課堂上為什么要重視文體?文體不同,文章的特點也不同,散文語句優美,說明文語句嚴謹,小說注重人物的塑造等。文體不同,教學目標的定位、教學內容的確定、學習方式的選擇、語用訓練點的側重都是不同的。3.文體與寫作的關系。寫作前確定了文體,也是確定了規范,只有這些文體規范了,才具有文章該有的形神。
張盈老師認為:1.談到文體,講課時,往往很少提及。除非是講到說明文,議論文這種文體特征特別明顯的文章時才會重視文體特點。2.我們教學時,往往關注了人文性,忽略了課文的形式,還有的課文,真的是很難辨別文體,比如《北京的春節》,大家都覺得應該是散文吧,可是教參上是說明文,這種文體的模糊性,也給教學帶來難度。無論是自身原因,還是教材編寫的現狀,都使得文體教學處于邊緣化狀態。怎么上出不同文體的特點來呢?
琚曉佳老師分享自己讀后感受:分類教學這種理念帶給我的是一種教學思路,在研究課文文體的同時,讓我的教學思路更加的清晰,也更能明白教學的重難點。
王豫英老師說:"讀了這些,我的感觸很深,有反思也有疑問,反思自己的課堂,可能是教低學段的原因,在以前的課堂中幾乎很少向孩子們涉及文體的解讀,不過,就像書中所提到的,我們的文體教學應該游走在強化和淡化之間,閱讀教學強化文體,習作教學弱化文體,尤其是在我們低學段,在寫話或習作訓練中,一定要鼓勵孩子去表達,不能過度地強調文體。"
郭佳佳老師也談了自己的收獲和困惑:以前教學教學中很少區分文體,很多文章都是沿用記敘文的教學方法,今后在備課和教學設計中要有文體意識,區別對待,比如小說可以采用張偉老師推薦的"H"型教學法。
王麟老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到:"不同文體的文章要關注它們不同的語體特點,讓學生在學習,閱讀中,感受不同文體各具特色的語言。"
李校長指出1.當下語文教學文體意識淡薄,不關注文體特點,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有文體意識,不同的文體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,讓學生感受領悟不同的文體特點,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體感知,從根本上提升他們讀解文本、習作成文的能力。2.我們也要避免走進另一個誤區,過分強化文體意識,純粹系統地進行文體知識教學。"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課程"。我們不是為了文體而教學,不能因為分類教學而注重文章的工具性忽視了人文性,也不能太注重文體知識的講述,還要考慮課文的價值。3.教學中我們要學會舍棄,了解文本所有內容,學會選取教學價值,老師要做到有文本意識。
接著李校長從問題的提出、核心概念界定、本課題研究的現狀、研究目標、研究內容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的創新點、預期成果八個方面解讀了課題《小學高段分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》。最后大家針對張盈老師要上的一節研究課——議論文體裁的《為人民服務》提出建議。一次充實而有益的活動又要結束了,期待下一次的相約。